长春新区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创新优势,着力培育“311X”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做强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新材料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和X新赛道产业,高质量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
经过多年积累,长春新区现已具备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基础与载体。新区拥有便捷的立体交通,打造了纵贯四方、牵引繁华、彰显品质的立体交通网络。北湖开发区国际陆港,作为全国的重要铁路枢纽之一,是衔接哈大、长图和长白三条铁路干线的枢纽,连接吉林省东、西、南、北和沟通东北亚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窗口和桥梁。中欧班列实现货运量2136标箱,货值3.65亿元,未来这里将成为“一带一路”北线通道的重要枢纽节点。临空示范区国际空港,着力构建“大通关”体系,打造东北亚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到2035年,机场设计规模为年客运吞吐量5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40万吨;远期到2050年,设计规模为年客运吞吐量72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77万吨(77.4万吨),未来将成为国际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
同时,新区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与浓厚的服务业氛围。空港开发区坐拥四山、一河、两湖和十条支流水系,松花江支流饮马河贯穿南北,沿线分布着优质水田,森林面积达40平方公里,负氧离子含量丰富,夏季平均温度仅22°。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亭台楼阁,可见人间春意,清风寒雪,自引庭院幽香。北湖柳堤消夏节当日吸引市民12万,燃爆春城;电影嘉年华呈现别样的光影盛宴;国泰拾乐街冬日里的“围炉煮茶”惬意悠闲;奥林匹克公园的可容纳10万人,精彩赛事万人空巷。
超高楼宇、五星级酒店、科技创投中心、金融中心、会展中心……集商务金融、科技研发、商业商贸、文化创意、生态休闲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北湖·科创广场,是长春新区重点打造的城市中央商务区,吸引跨境电商、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贸服务、创意设计、总部、数字经济等高端服务业企业入驻。其中,商业配套面积约20.4万平方米,为餐饮、娱乐、酒店等企业的入驻提供广阔空间。
长春智慧法务区作为全国六大法务区之一,是东北首家法务区,集聚了毕马威、安永、金杜等44个智慧法务项目,“六大专业法庭”齐聚,累计受理案件2136件,其中破产、国际商事、金融法庭为东北首家。长春智慧法务区突出功能支撑、集聚要素资源,构建现代法务服务体系,坚持系统集成、强化协同联动,加快打造多维产业生态,围绕打造“法务+商务+文旅+数字+双创”多维融合的产业高地,还将继续大力引育注册会计、税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等法治服务机构。
长春新区将紧盯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抢抓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新机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完善提升新兴产业,推动发展潜力产业。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着力招引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金融法务、医疗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区内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生产全流程,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形成有利于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
坚持市场主导、高端发展。突出问题导向,瞄准供需矛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招商引资功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着力引进文旅、体育、高端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区内服务业精细化、品质化和国际化水平,优化服务业供给质量和效率。
坚持重点突破,集聚发展。深入领悟“国内国际双循环”、“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利用省市平台,大力开展与发达地区的资源互通,对口合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并重,创新招商模式,带动新区内各类高端服务业发展主体、机构、平台集聚,做大产业规模,增强服务业的集聚度和显示度,促进高端服务业快速集聚发展。
十四五期间,长春新区高端服务业将以不断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质量效率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为目标,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其它产业的辐射范围,成为推动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打造高端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并逐步成为省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