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本站

202009月15日

投资热线:0431-81335626
政务服务:0431-80786777

搜索

搜本站
首页

新区要闻

新区动态

换位走流程 服务转作风|从 “办公室等申报” 到 “送服务进车间”

开栏语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春新区五周年,为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结合省委提出的“推动吉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突破口”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八个表率”作用,长春新区创新开展“换位走流程 服务转作风”实践活动,全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主动与企业主体、基层群众、一线工作人员换位体验,沉浸式参与政务服务全流程,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双眼发现问题,用双耳倾听呼声,直击堵点、破解难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回应安危冷暖。

    在这场“角色互换”的实践活动中,有的干部在办事窗口前“卡了壳”,真切感受到材料多跑的“冤枉路”;有的干部在项目工地上“红了脸”,由衷体会到效率不高造成的“落地难”,有的干部在企业了解了太多的“不知道”,现场发现政策落地的“中梗阻”。正是这些“换位思考”的切肤之感,让政务服务从“柜台里”走到“心坎上”,把服务审批从“办公室” 搬到 “车间里”,将政策设计从“纸面文章”变为“烟火温度”,让推动解决“一个问题”向办好“一类事情”、优化“一类流程”、完善“一类制度”转变。如今在长春新区,“如我在诉、如我在访、如我在住”的共情意识已然养成,这种将心比心的作风之变,正转化为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即日起,本专栏将聚焦实践活动中的鲜活故事、典型经验和深层思考,记录党员干部在换位中成长的足迹,展现以作风转变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以前搞改造靠自己摸索,现在政府带着政策、案例和服务商上门,思路一下子打开了!”谈起冲焊联合厂房的“智改数转”产能升级,长春英利工业冲焊汽车零部件智能化工厂制造生产车间主管黄敬宇感慨道。

    这背后是长春新区工信局持续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扎实实践,更离不开“换位走流程”活动中干部沉一线、送服务的作风转变。

    锚定制造业“智改数转”目标,工信局踩着政策节拍帮企业“搭梯子”。在细分领域,累计培育10个省级数字化车间(生产线)、3个智能工厂,富维东阳绿色智造基地、科英医疗智能化改造等项目成了行业标杆;36家企业在长春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中拿到奖补,占全市26%,其中35家规上企业成了“转型样板”;长光卫星、大华机械等18家企业建成市级数字化工厂,占全市12.4%。

    长春新区工信局副局长宋昌庆介绍,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政府服务“转型”的推动。在“换位走流程”活动中,工信局走出办公室,跟着企业办事员跑流程、听需求,把服务送到生产一线。

    “以前政策多是‘纸上看’,现在干部带着案例上门讲。”黄敬宇的感受很有代表性。现在,工信局不仅组织企业申报政策,更通过“换位”摸清企业痛点:组织同类型企业分享数字化经验,帮企业对接有经验的服务商;主动宣导设备更新、“智改数转”等政策,甚至陪企业跑申报、盯落地。

    宋昌庆说,富维汽车视镜、希达电子等7家企业能够成功“上云上平台”,中机试验等25家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都离不开这种“贴身服务”。

    工信局的服务不止于单个项目,更在培育“智改数转”的生态土壤。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25家工业企业接入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7家企业搭上“上云上平台”快车;在服务能力上,累计培育16家数字化服务商,占全市20%,其中9家获评市级优秀服务商,已为113家中小企业做了数字化“体检”。

    “‘管理员’越来越像‘服务员’了,与企业自然更贴心了。”黄靖宇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的心声。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精准对接政策,工信局累计推动66个制造业项目纳入吉林省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名单,总投资达45亿元,数量占全省8.6%,保持全省前列。

初审:李佩泽 复审:李科 终审:王谊群

吉ICP备12000556号-5 吉公网安备:22010302000245号

吉ICP备12000556号-5 吉公网安备:22010302000245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