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春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新城社区以“党建+”模式为统领,创新实践工作法,在资源整合、就业保障、矛盾化解、服务升级、民心联结中精准发力,为长春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民生动能。
党建+共建:聚合力,织密临空社区“共治网”
新城社区紧扣临空示范区“产城融合”发展需求,以“共建共治共享”破解区域治理资源分散难题。一方面,联动辖区学校、供电、银行、卫生院、物业公司等单位,建立“需求清单+服务清单”机制,形成“社区搭台、部门报到、网格反馈”的服务闭环,精准回应老居民日常关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另一方面,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空港艺术团”“新城巾帼”等志愿队伍,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宣传、帮贫扶困、关爱“一老一小”等服务,让志愿精神成为临空社区文明建设的重要底色。同时,社区深化“三长”(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联动机制,打造“线上+线下”议事平台:线下设“三长议事厅”,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摸情况、解难题;线上建“三长微信群”,实时传达工作、倾听民意,推动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为临空示范区基层治理中凝聚群众力量、提升服务效能筑牢基础。
党建+就业:拓渠道,铺就临空民生“增收路”
针对临空示范区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需求,以及辖区居民(尤其是残疾家庭成员、低保边缘户)的增收诉求,新城社区推出四项“暖心举措”:联合共建单位、临空关联企业放宽招聘条件,优先吸纳本地居民参与产业配套服务;携手专业机构开展面点、插花、手工制作等技能培训,提升居民就业适配能力;依托残联资源,为特殊群体开设月嫂、手工等专项培训,助力其掌握“一技之长”;组织居民参与大型招聘会,全年助力居民就近就业、技能增收,切实让群众在临空经济发展与社区治理中获得实惠、感受到变化。
党建+巡访:筑防线,筑牢临空治理“稳定墙”
临空示范区人口流动快、治理需求多元,新城社区构建“全要素、全身心、全链条”巡访调解体系,为区域发展保驾护航。成立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的矛盾排查领导小组,整合“三长”、党员、热心群众等力量,将排查触角延伸至辖区每一个角落,覆盖产业工人、新迁居民等群体;依托老年协会、社工队伍开展定期巡访,通过心理疏导、家政服务等,帮助新居民快速融入社区;建立矛盾纠纷专属网格,实行“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置”闭环管理,确保“小矛盾不出网格、大事有人管”,以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为临空示范区周边产业日常运转、居民生活安定提供有力支撑。
党建+服务:优供给,打造临空幸福“生活圈”
围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新城社区紧扣临空示范区“宜居宜业”建设目标,升级服务载体:在街区银行打造“爱心驿站”,为快递员、产业工人等提供休憩空间;在社区安装党建宣传栏、居民议事亭,在小区增设公益广告、棋牌桌、乒乓球台;优化活动空间,为二楼活动室更换地垫、加装空调,开设“敬老餐厅”;每逢“七一”“十一”举办文艺汇演,既丰富老居民精神生活,也让新市民感受社区温度,切实提升临空社区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党建+微心愿:暖民心,架起党群“连心桥”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社区设置“微心愿信箱”,重点收集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以及临空产业从业人员家庭的诉求,通过党建引领汇聚辖区资源,逐一点亮群众“小心愿”。全年依托“党建+五新”模式开展活动20余次,服务居民超600人次,这些“微行动”不仅切实解决了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更让临空经济发展的红利通过贴心服务传递到每户家庭,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党群互动中持续提升。
下一步,新城社区将持续深化“党建+”模式,重点聚焦“一老一小”、产业工人等特殊群体,在打造幸福和谐社区的进程中不断发力,主动查漏补缺。社区将进一步优化服务举措、提升治理能力,以更扎实的基层工作成效,为长春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